top of page

【其實關係中的痛苦,往往都源自於自我忽略】


蘇格拉底曾說:「了解自己是最困難的事情」,心理諮商就是針對「了解自己」這個主題在深入執行,而「忽略」就是讓人無法了解自己的主要因素之一。


薩提爾學派提出溝通三要素,分別是「自己」、「他人」與「情境」,在不忽略這三者的情況下才能有良性的溝通,但是人從小時候就會在面對家人衝突的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採取不同的生存姿態來讓自己安全長大。人所採取的生存姿態總共有四種,「討好」、「指責」、「超理智」跟「打岔」,採取這些生存姿態的結果,就是會去忽略「自己」、「他人」或「情境」至少其中之一。


我們可以反思在衝突中,我們是不是有忽略掉「自己」、「他人」或「情境」,當我們能對於忽略的那個面向有所了解,就能提升覺察,改善衝突。


溝通分析學派也提出不少跟忽略有關的論點,其中相當有名的就是卡普曼三角形,卡普曼三角形是心理遊戲這一概念的延伸,心理遊戲是在說人會為了獲得他人關注(在溝通分析中是翻譯成安撫),而採取不一致的行為,並且誘導對方進入自己心中無意識地預設好的劇本,最終導致自己與他人在人際互動中都有不好的感受。


卡普曼三角形分析每個在玩心理遊戲的人都會經歷角色的轉換而有不好的感受,而這個所謂的角色轉換分別是「受害者」、「加害者」跟「拯救者」這三個角色組成了卡普曼三角,在心理遊戲中的人就在這三個角色之間轉移。

「受害者」指的是一個人處在忽略自己有能力有選擇的狀態,「加害者」則是處在忽略對方身為人的權利與價值的狀態,「拯救者」則是處在忽略對方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狀態。

這次介紹了兩個理論,分別是卡普曼三角型跟溝通三要素,你可以先用這些概念分析你的人際經驗中是否有忽略的成份在,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處於這樣的時刻,當我們能對於忽略有所覺察,就有機會去改善人際經驗。


原文請上FB搜尋:連弘生諮商心理師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