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陣子火紅的YT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與大螢幕電影《芭比》中,發現了兩個角色的高杜相似性,正是前者的猴子與後者的肯尼,怎麼說呢?在聊角色之前,先簡介一下兩部作品。
#山道猴子的一生
一位任職超商大夜的店員,熱衷騎車跑山,即便已背負學貸、卡債仍融資升級裝備,甚至為了面子借錢給女友改車,搞得自己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結果落得被分手、背叛的下場,另一方面,因為行頭不少、技術也好之各種好看的追焦照,漸漸迷失在社群按讚數與成為網紅的泡泡中,最後在一場山路競速中意外身亡。
#芭比
芭比以全球風行數十年的玩具 IP 為原型,描繪出她的國度、社會與世界觀,在芭比樂園裡,芭比們外型各有特色,擁有不一樣的職業、身份,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成,唯一的共通點是:完美無瑕、永保年輕。樂園中除了芭比,還有一票的肯尼,肯尼們則是為芭比而生,當擁有芭比的注目與時間才得以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故事就發生在某天由瑪格羅比飾演的典型芭比,於派對歡笑中思考起 「死亡」 時展開,隔天起床後竟發現自己出現橘皮、皺紋,甚至不再穿著高跟鞋了,為了恢復「正常」,他必須前往人類世界找到正在玩自己的小孩,因而開啟一段冒險,而這一路上發生的遠遠不只這些。
了解故事與大致的劇情之後,回到正題,為什麼會說山道猴子與肯尼有著類似的境地?又或者該問的是,當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不清楚時,會出現什麼問題?
當心中缺乏衡量自身的準繩,便容易從外頭尋找標準,可能建立在物質、他人目光之上,成了山道猴子,盲目追隨按讚數、擁有的配備、外界眼光;又或是建立在所愛之人的目光與愛之中,成了肯尼,完全為他人而活。
無論是哪一種,衡量價值的標準都不是仰賴自己的心,而兩者的差別在於,肯尼最後有機會辨別差異,找到自己,也說出了那句 I’m Kenough,而山道猴子呢?很可惜,等不到機會覺醒。
同時,也可以反思看著這些角色經歷的你,又走在哪裡?
或是,更直接地問:該怎麼從外界眼光或虛榮中抽離,直視自己感覺匱乏、空虛的原因?
小編想起凱特王在 podcast 《凱特謎之音》中提到最重要的提醒-----「對自己誠實」,意味著不欺騙自己,察覺、重視並正視感覺到的一切,不加以批判、否認、壓抑,即便那可能是不容易被接納的部分,都要練習處理。
換言之,也就是看見。
唯有看見,才有機會改變,看清現階段的狀態,承認自己想追求他人眼光獲得認同、承認自己的虛榮心會隨著擁有的身外之物起伏、承認比較、羨慕、嫉妒的存在等。
接著,向下挖掘。
舉在乎他人眼光為例,試著問自己為什麼在乎?可能是想被認同,那獲得認同的意義是什麼?沒有對方的同意會怎樣?他人的喜好真的那麼重要嗎?重要的原因是什麼?想要被愛嗎?為什麼渴望愛?那我的喜好呢?又該被放在哪?一層一層撥開,一個個的問句會直搗內心,最終你會看見表層行為背後深層的東西,那是你跟自己的約定,不必將答案告訴任何人,但與自己的對話必須夠誠實、坦然。
於是,找到根源後,再問問自己:你想改變這樣的自己嗎?還是維持現狀也可以?
如果不想照舊生活,勢必要做點什麼,畢竟同一條路抵達不了不同的地方,在生活的時時刻刻裡辨識自己的好惡、良善與狡邪、獨立與依賴、開心與失落、憤怒與挫折,去感知事件之於你的感覺、習慣面對的方式、固有的思維模式等,一個面向、一個面向調整,就會慢慢發現自己正由內而外地變得不同。
願你能真正的成為自己,不是誰或誰的仿冒品,也不再在他人的眼睛裡找尋。
小編的嘔心瀝血之作,喜歡的話歡迎收藏&轉發,也把它分享給你在乎的朋友!有任何想回饋的都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們知道!
🔍 更多課程都在 couchspace 沙發心理
⬆️ 或是到 IG 主頁連結下載
👉🏻 立即開啟7天免費試用 👈🏻
讓 couchspace 沙發心理,抒發你的心靈!
couchspace, your personal space.
app 下載:https://linktr.ee/couchspace
IG: @couch.space
FB: @couchspace
官網: www.thecouchspace.com
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社會創新研究中心第七期團隊
Comments